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关于以转型综改试验为统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网络编辑 大同 2022-12-13 19:16:19 0 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 大同市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市推进转型跨越、搞好综改试验的重要抓手,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大同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31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大同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努力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大服务业的理念,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较快提升。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机制滞后等诸多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展速度与年度目标相比差距明显。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为177.5亿元,同比增长9.6%,全省排第9位,没有达到全省11%和我市12%的增长目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的战略部署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工作要求,我市决心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揽,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1、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的战略部署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紧紧抓住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试点的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近期,大同市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推进服务业以快于生产总值的速度发展,力争到2011年底达到12%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左右,对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突出重点领域,加快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

围绕全省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18个领域,结合市情,要突出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市政与公共服务业、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科技教育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使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把大同建成立足山西、面向晋冀蒙、辐射全国的区域性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强市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中心。

1、旅游业。旅游业要围绕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大同市古城保护规划建设工程进度,加大旅游线路、景区、市场、商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特色县(区)建设。逐步把旅游业培植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力争到2011年底实现旅游总收入130.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13%。

重点开发和完善5条精品旅游线路。古建宗教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两大风景名胜区;人文山水风景名胜度假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火山群、桑干湖、六棱山、土林、温泉、方山、采凉山、水神堂、塞外古堡名胜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万人坑和平型关战役旧址旅游景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白马城农业生态观光园、大泉山生态旅游区、孤山度假区和灵丘曲回寺石佛冢群等景区;工业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蒸汽机车博物馆和晋华宫井下探密景点。到2011年底,创建2个“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线路建设要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用文化产业嫁接旅游业。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戏曲、舞蹈、剪纸等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培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

抓紧落实市委、市政府保护大同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略,用三年的时间,恢复性建设原有古建筑,恢复周边环境原貌,实现一轴两城的战略方针,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大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到2011年,把大同建设成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北方旅游胜地;将浑源县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县城;将20个名镇(村)建设成为省农村旅游示范中心镇。加快完成2个历史文化名镇建设。

强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建立集交通服务、景区(点)服务、旅游客源目的地服务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二是建立以旅游购物服务为主的旅游购物中心;三是积极支持研制、开发、生产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流通市场;四是建立展示展演民间艺术的旅游演艺中心,满足游客休闲需求;五是建立旅游信息中心;六是建立旅游职业培训中心。七是建成一家品味高、有城市形象标识的、标志化的五星级旅游饭店,增加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的数量;八是大力发展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公司,完善其服务功能,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2、文化产业。推动文学艺术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发射设备的数字化,积极扶持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逐步做大做强传媒企业。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

近期,抓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做好大剧院、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建设;以完善农村和社区文化设施为重点,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乡乡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动室。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量达到0.5万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深入全面开展云冈和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恢复大同文史馆,使大同成为全国的北魏历史和云冈研究的中心。依托企业主体和社会力量,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集团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领文化消费;积极发展文物事业,有计划地对重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争取新增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力争汉白玉石林申报省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和耍孩儿、云冈大锣鼓、灵丘罗罗腔、恒山道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组织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继续办好云冈恒山旅游节。

3、现代物流业。以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同作为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园区。按照全省以太原为中心,以大同、侯马为主要节点的物流布局,加快市山西万昌物流中心、大同县金洋物流中心、大同市新林物流中心、大同市佰草香仓储物流中心等较大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同时要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造提升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深加工、配送等服务,促进企业高效低成本运行。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一是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物流,建立“物流企业为枢纽,乡镇服务站为网络”的农村物流体系。二是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为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搭建起信息交流的平台。三是延伸乡镇客运站功能,作为小型集散点收购农副产品。

着力培育骨干流通企业。要以现有商贸流通业为基础,整合商业资源,整体推进新老城区商贸流通业升级,积极推进大同市云中商贸园区及东信、温州商贸城、东小城商业区等项目和园区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庞大汽车城、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受益。实现传统零售业态向现代零售业态转变,完善布局合理便利的现代零售体系。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做好在大同建设综合保税区的前期工作。着力构建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流通服务业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大商业格局。

提升主城区商贸发展功能。改造和完善老市区东南西部三个大型商业区及周边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其基本特征:一是中心商圈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知名度。二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三是有先进的组织形式和完善的市场经济调节系统,具有健全的市场法规、中介服务、监督管理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主城区商贸发展应以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为目标,按照现代流通业态的发展要求,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推进市场的整合重组和功能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拓宽流通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发展特色商贸,致力树立大同商贸新形象。要打造各具特色旅游文化一条街、商业步行街、特色餐饮街、服装一条街、品牌连锁店专卖店街等五类特色商业街。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和新兴商业街区,适时发展中心商务区,推进老字号聚集的商业街建设,支持超市、连锁店扩展规模;延伸城区商业辐射带动功能。同时,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研究并推进在御东新区发展一些商业集群和大型、较先进的会展中心,以适应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拓展建设大同县、南郊区等县区为环城商务区,其他县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购物、文化、餐饮、娱乐聚集区。

继续抓好新农网工程建设,实现便民连锁店村村全覆盖。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在近两年使全市农村便民店实现全覆盖,形成以市县(区)市场和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改造传统农产品交易市场,每个农业县区都建设和改造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其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信息和电子商务,真正成为调整农业种植业产品的一个“晴雨表”和“蓄水池”。到“十二五”末,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达到754亿元。

建设特色专业市场。重点建设煤矿专业机电设备市场、医药集散中心、煤炭交易市场、活性炭交易市场和石材交易市场等五类专业市场。

抓好出口基地建设。一是以小杂粮、黄芪深加工和饲料等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二是以活性碳等非金属矿物质产品为主的矿产品基地。三是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医药化工基地。四是以机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镁合金材料及压铸件等为主的机电产品基地。五是依托大齿集团、北车集团等企业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4、房地产业。以“稳步发展、优化结构、稳定价格”为目标,坚持科学布局、有序运作,规范秩序,大力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各类房地产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实力、重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强强联合和实施跨地域开发。继续规范和简化房地产二级市场操作程序,扩大存量交易规模。完成全市危旧公房改造,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最低收入家庭住房。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新建住宅区全部实现物业管理,逐步推进旧住宅区实现物业管理。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型住宅建设。

5、市政与公共服务业。继续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经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完善保障功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利居、乐居城市。一是市区集中供热实现百分之百全覆盖。全市总供热面积3740万平方米,现已完成供热面积3675万平方米,计划明年完成302万平方米(考虑近几年的发展余量),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二是市区垃圾、污水实现百分之百处理。目前,全市已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年处理生活垃圾35.2万吨。市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四座,日处理能力为18万立方米(其中东郊污水处理厂6万吨、西郊污水处理厂5万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同煤污水处理厂4万吨),实际日处理污水11万吨,实现了垃圾、污水零排放。三是市区民用已达到天然气百分之百使用。四是大同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811辆,运营线路49条,线路总长度706.9公里,线网长度345.45公里,站点766个,年客运量1.6亿人次。为方便市民出行,改善乘车环境,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十二五”期间需要更换车辆308辆,2012年计划新开通线路5条,购车240辆。

6、餐饮住宿业。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多层次、特色化的餐饮业。建设市区为中心的晋北特色的餐饮文化区;以县城、集镇和旅游景区为依托,规划建设反映地方特色的饮食街区。 大力发展大众餐饮,重点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抓好餐饮业节能降耗工作。

强化星级饭店建设,打造5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新增8家四星级酒店;分档次发展各类酒店,在主要旅游县城、景区服务基地,加快大众经济型饭店的改造和建设,发展中低档经济型酒店、特色休闲度假饭店、主题酒店、公寓式饭店等。

7、交通运输业。统筹航空、铁路、公路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网络。加快完成大同民航机场扩建工程,完成停机坪扩建、飞行区场道、站坪、航站楼、供电、供油、设备设施等工程建设。航线由现在的七条发展到十五条。加快现有铁路网扩能改造,提高整体运输能力。重点抓好北同蒲韩家岭至原平增建四线大同段改建工程、京原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大同段工程、燕子山—左云—右玉董半川铁路大同段工程、京包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大同段及大同枢纽改造工程等。紧紧围绕公路建设、场站建设和村通客车工程三条主线,大力实施高速公路网络化、公路改造养护、农村公路通达通畅、运输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四项工程,努力形成功能完善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运输站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六大网络。重点完成恒山旅游专线(大五线恒山段改道)、国省道升级、县乡路改造、“9+1”运煤通道、大同客运枢纽东站、西站2个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县区客运站和70个乡镇客运站、大同物流园区和南大门物流配送中心2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等工程,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延伸服务功能,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

8、金融保险业。强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建设金融街区,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做好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落实工作;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促进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机构与租赁业之间的合作,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增强理财服务、资本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功能,完善和扩大信托、租赁等业务。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争取建成以货币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核心的全面开放、监管有力、交易便利、竞争有序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来同设立分支机构或组建金融机构。

保险业要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强和改善监管。稳步推进农村保险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和救助机制,根据财政部确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项目,创造条件开办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各级财政对农民保费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制度;积极开展小额健康及新简易人身保险的试点和推广,提升小额保险市场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切实做好防灾防损工作。针对煤炭、建筑、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大力发展煤矿等各类意外伤害保险及附加医疗保险;加快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大力开展补充医疗、补充工伤等补充性保险业务,积极开展社保经办业务和健康委托管理服务。吸引国内外诚信知名的保险公司来同设立分支机构,提升保险业的档次和水平。

9、科技教育服务业。科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培育区域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服务的市场化进程。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功能。重点抓好马铃薯脱毒种薯“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体系建设四项任务。二是组织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争取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加工、煤炭转化、冶金、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材料、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生态治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镁及镁合金最大化利用技术、瓦斯抽放技术,要安排重大科技专项,并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搞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研究开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等四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四是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投资体系、科技人才开发体系四大产业化体系,加快科技服务业市场化进程。五是抓好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煤转化及深加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医药基地、光伏产业基地、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六大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科技产业规模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促进社会资金向科技领域投入。

教育服务要建立现代化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市、县技校、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建设,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就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在全市建立新生劳动力上岗前就业培训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十二五”期间,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人,培训下岗职工6万人次,培训并鉴定技术工人6万人,技工学校培训学生2万人。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十二五”期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民办职校培训学员6万人。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持教育投入适度的增长比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加速构建现代全民教育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快建立城乡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稳定在87%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十二五”期初对全市中小学危房基本改造完毕,对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98%,适龄儿童和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4%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办好6所示范职中,建设11个县(区)级职教中心和5个产学研结合基地,全市职业学校招生数达到2.5万人,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达到1:1。发展高等教育,完成大同大学教学实验用房2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全面达标,2011年在校生达到3.5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发展继续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完善成人教育网络,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10、医疗卫生服务业。逐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保证卫生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差距,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举办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到“十二五”末期,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要达到 93%以上。基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全市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维持在95%以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以县为单位保持100%,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90%、60%以上。全市合格碘盐覆盖率、食用率分别达到100%。农村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70/万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保持0;提高母乳喂养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病患病率下降10%。努力将大同市殡仪馆建设成为国家一级殡仪馆,改进殡葬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丧主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1、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服务业发展行业导向目录,突出我市特色,进一步细化,并明确政府资金支持方向。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促进服务业优化行业、技术和组织结构,推动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有机融合。对服务业项目实行优先审批、核准、备案。

2、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消除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所有制歧视。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工商登记和对外贸易,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开放并享受同等待遇。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外,其他一切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精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和手续。彻底清理服务业领域现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不符合的按程序予以取消或调整。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等领域,支持和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广电、社保、建设等部门同样要抓紧研究提出放宽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服务的市场准入的具体措施。已经批准的民办医疗机构、小型体育健身服务场所、报刊投递机构及私人图书馆等,均可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或公司制形式办理注册登记。推进网上审批、核准、年检和登记等,为服务业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

3、促进工业企业向服务领域发展。鼓励企业实行主辅分离,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鼓励企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将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鼓励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的企业向服务领域发展,支持在淘汰落后产能中关闭的企业进入服务行业,扶持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接续替代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国有服务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发展一批服务业大型企业集团。非公经济在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资产重组过程中,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和吸纳劳动力以及实施关闭、破产等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省政府对现行涉及服务业领域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梳理归集并予以公布,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促进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将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缓、抵、税前扣除、税前弥补亏损、提高起征点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政策有明文规定的,要不折不扣执行;政策规定有幅度的,按照权限及时报批准后执行。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5、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城乡规划政策和土地政策。制订城乡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建设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条件的地方可全部减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度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对利用报废矿区土地发展接替产业的,优先发展服务业项目;市区迁出或关闭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符合城市规划的,优先用于服务业;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现代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6、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市投资主管部门要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把服务业作为接替产业的煤炭企业,可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给予重点支持。

7、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都要积极协调和正确引导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建设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保险机构参加建立服务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城市生态建设、环保(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和重点公路项目,以及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探索简便易行、合法有效的融资担保方式,探索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各级财政都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出资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服务企业的担保,支持中小服务企业融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与货物贸易同等的便利和支持。

8、完善价格收费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将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进行并轨,2008年底前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的用水、用气价格实现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同价。价格职能部门要依法监管,继续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从事农村客运服务等方便农民出行的运输行业,比照城市公交客运政策,给予政策支持。

9、鼓励服务业利用外资。吸引外资加大对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物流、文化、旅游、交通、新兴服务业等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跨国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引进先进服务技术、管理理念和通用标准,促进我市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及服务品种创新。制定适用于内资企业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10、支持服务业就业和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通过资金扶持、购买培训成果、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小额信贷贴息等多种形式,扩大服务业就业岗位。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加快将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积极促进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在内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1、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大同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机构建设,充分发挥联系会议协调领导作用,切实把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工和责任,明确目标和要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精心部署涉及我市服务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负责指导、协调和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力措施,督促检查服务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市发改委作为服务业联系会议牵头单位的作用,发挥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服务业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按照责任分解和职能要求,研究制定相关服务业领域具体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各项工作。

2、加强服务业统计考核工作。市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各级财政要增加服务业统计投入。

3、加强督促检查。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总体协调作用,做好服务业发展目标、项目和政策的落实、考核、督促和检查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服务业发展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办公室汇总整理后按程序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gs/66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