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周海声 重拾陶瓷“记忆” 振兴家乡文化

网络编辑 阳泉 2023-01-18 10:19:41 0 陶瓷 牵牛 技艺
周海声端详旧时瓷碗  泥坯小件  泥坯小件  泥坯小件

说起陶瓷文化,人们不禁想起江西景德镇。殊不知,我市也有一“镇”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它就是郊区河底镇牵牛镇村。《平定文史资料》《阳泉市地名志》《山西历史地名录》中都有牵牛镇村“宋时出产瓷器,有黑白釉器”的记载。

试运行不久的牵牛镇村“陶瓷小院”,没有繁复的装饰,整个院子散发着古朴风韵,目之所及是大大小小的水瓮、火罐、花盆、茶杯等陶瓷器皿。作为牵牛镇村“陶瓷小院”的技术指导,市级非遗项目“牵牛镇村陶瓷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周海声已经在这里连续“奋战”了好多天,重拾陶瓷制作技艺,为“陶瓷小院”第一批陶瓷器皿试烧成功做足准备。“我今年73岁了,但是我‘人老心不老’。听说村里要深挖陶瓷文化、重振陶瓷产业,我这颗振兴家乡陶瓷文化的心也蠢蠢欲动。村干部请我当‘陶瓷小院’的技术指导,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跟上新时代、传承老手艺是俺们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使命。”周海声说。

少年承一艺 坚守秉匠心

出生在牵牛镇村的周海声从小就接触陶瓷文化,心里早就萌生了对陶瓷的热爱。“我19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伯在村里的陶瓷厂上班。一开始我就是去打打下手,搬料、踩泥、揉泥,干些杂活。后来,看着老师傅们娴熟的制瓷手法,我也心痒痒了,所以就求着大伯教我。”说起学艺之路,周海声打开了话匣子。

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每天都要重复着相似的动作,只为了日日精进,将细微之处做到极致。在村陶瓷厂上班的前几年,是周海声陶瓷制作技艺进步最快的几年。他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总会和同事暗暗“较劲”——看谁进步大、看谁手艺好。“白天一边看师傅做一边学,晚上其他工人下班后我还在厂里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就掌握了基本的手法,能熟练地做一些器型简单的器皿。然后就是下苦功钻研复杂器型器皿的造型和烧制。”周海声回忆。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那些烧灯续昼、勤学苦练的日子,才成就了如今周海声为人称道的制瓷技艺。

遭遇“尴尬期” 热爱“不间断”

19岁进厂学艺,周海声原本以为这份制坯、烧瓷的工作就是他赖以谋生的“铁饭碗”。没想到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人们对生活用具的质量、材料、样式等要求大大提高,牵牛镇村陶瓷厂原本按照古法手工制作的碗、碟子、坛子、插瓶等受到市场“冷落”。厂子渐渐经营惨淡,最终在2003年底被迫停产。

这样的境遇,曾让从事多年陶瓷生产的周海声感觉既失落又彷徨。“俺村有丰富的坩子土资源和煤炭资源,烧制陶瓷的历史能追溯到宋代。20世纪80年代,陶瓷厂生产的粗瓷、细瓷、建材类产品有百余种,在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很畅销。”周海声说,“这么好的东西没人欣赏了?陶瓷文化不受欢迎了?流传千年的陶瓷技艺也慢慢失传了?厂子停产后,我经常一个人在原先的瓷窑外转悠,总在思考这几个问题。”

为了养家糊口,周海声不得不又寻了营生。但由于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周海声一有空闲时间总会做一些和陶瓷有关的事情。他喜爱看介绍陶瓷技艺的纪录片;市展览馆有陶瓷作品展,他早早就会去看;孩子们提起有关陶瓷的话题,他会倾其所有给后辈讲村里的陶瓷历史、陶瓷烧制技艺、旧瓷窑的故事……时至今日,周海声提起陶瓷依旧是一脸兴奋的表情,正如他所说“源于热爱,成于坚持”。

遇见新机遇 重拾老手艺

去年10月,牵牛镇村村支“两委”决定打造“陶瓷小院”,重振陶瓷产业。听到这个消息,周海声激动不已。“俺们牵牛镇村的陶瓷产品崇尚纯手工制作,从采坩制泥到成品入库细分需72道工序,一代代陶瓷工匠匠心传承让这里的黑瓷、白瓷、青花瓷等名声在外。村里精心打造‘陶瓷小院’,一来为重振陶瓷产业,二来为传承非遗文化。作为这项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想出一点力。”周海声说。

从“陶瓷小院”的风格设计到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授、交流,周海声全程参与。“陶瓷小院”试运行后,周海声又第一时间带领几个工匠采坩、制泥、拉坯、旋坯、蘸釉、绘图、烧坯。看着手边新制的陶瓷器皿越来越多,周海声脸上的笑容多了。

周海声随手拿起一团泥,边揉边说:“制作陶瓷器皿的每道工序都是有讲究的。拿揉泥这道工序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双手用力,像揉面一样翻卷,直至揉到泥团均匀。这个过程排出了泥团中的空气,可以防止烧制过程中的‘炸坯’。”周海声揉泥动作一气呵成,随后他将泥团揉成了一个泥柱,放在了拉坯机的中心位置。“揉好泥团一定要把它用力摔在拉坯机的中心位置。如果定位偏了,启动拉坯机后,泥团就会向周围乱甩。”周海声笑着说。

“想要做好陶瓷,既要承袭古老技艺,又要接受新鲜事物。”这是周海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周海声说:“村里花了50多万元把小院整修出来,还派专人去景德镇采购了一套烧制设备。现在各种规格的气窑炉、电窑炉,不仅节省了人力还保护了环境。我得尽快学会新机器的操作方法,让老技艺和新机器擦出新的火花。”

重振家乡的陶瓷产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把周海声师傅请回来,就是想先让他把这门技艺传授给村里一些对陶瓷感兴趣的人。俺村中断了近20年的陶瓷产业也算是重新起步了。将来,通过发展陶瓷文化主题的乡村旅游、订单生产陶瓷产品,我们有信心让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贝’——陶瓷烧制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牵牛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红平说。郭鑫璐 石兰文/图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angquan/94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