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守护文化遗产,上海大学在行动!背后是海外中国文物回到祖国怀抱的故事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07 10:09:35 0 文物 公约 唐代

原标题:守护文化遗产,上海大学在行动!背后是海外中国文物回到祖国怀抱的故事

来源:上海大学

12月3日,电影《古董局中局》全国上映

一尊价值连城的唐代玉佛头回归

牵扯出一系列冒险故事……

文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让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是

我们共同的心愿

唐代的佛头应该是怎么样的? 

2005年10月,7件流失龙门的文物

回归龙门石窟

这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

目前全球如何打击非法贩运文物?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的唐代佛头像

在海外文物研究方面,上海大学是最早开设研究机构的国内高校,2021年5月14日,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落户上海大学。2021年9月和11月,《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和“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相继在上海大学举行并展出。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中有多件展品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展品当中还有从海外回归的龙门流失文物,其中就有唐代的佛头。

就文物保护和文物宝藏的历史价值所在等问题,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和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近日接受了新闻晨报·周到记者的专访。

全球共同参与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

新闻晨报·周到:最近上海大学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了首届“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举办这样的展览在国内应该是第一次?

潘守永:是国内首次。这次在上海大学举办的主题展,属于国家文物局统一指导、部署的九个线下展览之一,展览标题使用了“人类遗产 国际责任”,这也是上海大学展览的主标题。上海展的主标题被国家文物局采用为全国范围内主题日展览的主题,我们深感荣幸,也深受鼓舞。

首届“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现场

新闻晨报·周到:如何理解“人类遗产 国际责任”这8个字含义?

潘守永: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第40届会议上,讨论了1970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六届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移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下文简称为1970公约),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4日确定为“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

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下文简称为1972公约)是我们目前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最高宪章”,某种意义上今天全世界在“遗产保护”方面的成绩也主要是因为这个世界遗产公约。但人们不知道的是1972公约的最最核心的基础是1970公约,而1970公约所关注的核心是打击非法贩运,也就是打击文化遗产的走私和盗窃,这个公约对于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打击非法贩运,保护的范围和类别有哪些等问题做了系统论述。因为有了这个“理念上的共识”,所以1972公约才能很快被通过,某种意义上,1972公约是1970公约的“延伸”。

“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标题为“人类遗产 国际责任”

一直到今天为止,文物贩卖与毒品交易、军火交易并称“三大暴力行业”。所以2019年才有“重回初心之地”的举动,提出1970公约的通过日作为“主题日”。

文化遗产是构成各国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禁止和防止偷盗、秘密发掘与非法出口是国际责任,“人类遗产 国际责任”的主标题就是这么来的。

此时此刻,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至少超过164万件

新闻晨报·周到:目前中国文物流失的现状如何?

潘守永:从历史上看,特别是近代以来,旧中国积贫积弱,和希腊、埃及等一样都属于文物流失国。此时此刻,据不完全统计,有档案可查的、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至少超过164万件,也有人预估说,这个数字超过1千万。国际博物馆协会曾经发布过一个“中国濒危文物红色目录”,这个目录中的内容,基本都是有据可查的。显然,这个目录太不齐全了。

国家文物局“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专题网页

整体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只是大致掌握了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的情况,但仍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查访,做更多研究工作。

新闻晨报·周到:目前相关国际公约和法律对于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是否有利?

潘守永: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法律体系非常庞大,大致又分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等不同类别,各国的法律也不一样。不少国家的博物馆有自己的法条(ACT,解释:国际上设立博物馆机构大都有自己的法条,但不属于国家法和地方法,所以对应的英文翻译不是law而是ACT),如一些知名大学、知名博物馆都是私立机构,也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加入全部的公约。所以。很难笼统地概括说这些公约、法律对于追索中国流失文物是否有利,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国际公约、法律和政策变化,积极主动追索流失在世界任何角落的中国文物,充分利用法律手段。

在文物追索中,最难的是要系统搞清楚文物的来源,因此来源研究是文物回归的基础工作。搞清楚了来源,寻找适用的公约、法律其实就简单多了。

新闻晨报·周到: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国内和国际合作追索文物的成功案例?

潘守永:这可以从“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当中可以看到。展览分为五大板块,其中最大的一个部分就是不同时期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介绍几种文物回归的方式。国家博物馆也先后举办张多次文物回归展览,这些都是成功的案例,一般人都比较了解的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案例。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

真正的唐代佛头是这样子的

新闻晨报·周到:在您看来,唐代的佛头应该是怎么样的?

马琳:提到唐代的佛头,首先会想到位于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这件大佛的形象通常的一种说法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创作的。“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这件大佛的佛头面部丰满圆润,发髻呈波纹状,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唐代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卢舍那大佛(局部)

在“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的序厅,也有一尊唐代佛坐像。这件佛头特别完整,面容丰满圆润,表情看起来非常恬静,给我们一种亲近之感。这尊佛坐像和台座系整体雕刻而成,是龙门石窟典型的唐代风格。

展览现场的佛坐像

新闻晨报·周到:在“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当中,有三件佛头和菩萨头像文物是2005年回归龙门石窟的,这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

马琳: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国弱民贫、兵荒马乱,一批批海外探险者和考古学家来到中国考察,古董商与收藏家也纷至沓来,无数珍贵文物被毁坏、盗劫或低价买走。龙门石窟也难逃厄运,大量洞窟遭到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流散海外的龙门造像现存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的机构个人收藏,约200余件,实际数字远超于此。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爱国人士的不断努力下,部分流失海外的龙门造像陆续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全力追索流失文物的同时,龙门石窟研究院也利用现有资源,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修复,让千年前的盛世场景重现于世人面前。

在“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的第三单元,有三件流失海外回归的佛头。这尊北魏佛头像为其中之一(见下图),这尊佛像头部表面局部有锈蚀,头上高肉髻,水波状发式,眉间有白毫相,脸型修长,鼻梁挺直,五官清秀,刀法刚健有力,颈下保存一部分斜披袈裟之襟缘,系北魏后期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范例。这尊佛头像在20世纪初期被盗凿,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1991年由美籍华人陈哲敬收藏。1992年专家确认为古阳洞北壁高树、解伯都等三十二人造像龛主尊的头部。

 北魏佛头像

在展览中,我们把这尊佛头像与高树等造像龛3D复制品以并置的方法进行展示,使公众可以完整认知龙门石窟窟龛造像之美。

高树等造像龛 3D复制品

展览现场设有流失与追索版块

在展览中还有2件流失海外的唐代佛头。这尊唐代佛头像(见下图)在2005年10月回归龙门石窟。该尊形体硕大,表面风化严重。面容饱满,眼半闭斜上,嘴含微笑,蕴涵寂静,属于龙门石窟盛唐时期典型的雕刻风格。

唐代佛头像

这尊唐代观音菩萨头像(见下图),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80年代美籍华人陈哲敬收藏,也是在2005年10月回归龙门石窟。这件菩萨头像头顶挽高发髻,髻前饰化佛,脸型丰腴适中,五官匀称,神态静穆端庄。1992年确认位置在第1524窟(火顶洞)北壁,是正壁主佛的左胁侍菩萨,堪称唐代佛教造像的杰作之一。

观音菩萨头像 

展览现场的观音菩萨头像 

新闻晨报·周到:龙门石窟艺术的千年至美感动着我们,流失海外的中华瑰宝也牵动着我们的心。上海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马琳:上海大学一直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研究,上海大学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流失海外文物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中国海外文物研究机构。今年5月14日,上海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正如前面潘守永馆长所介绍到的,今年11月14日,上海大学承办了“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的中国主场论坛活动。守护文化遗产,上海大学在行动!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65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