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策跑城》中,那个意气风发、“摇头晃脑”的徐策将纱帽两侧的翅子耍得虎虎生风;《打金枝》里,升平公主凭借头上珠翠闪烁的华丽凤冠震慑全场人……中国戏曲的绝活一亮相,往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忍不住拍手称奇,不过,人靠衣装马靠鞍,好技术还需配好头冠,在欣赏名家经典唱段时,却鲜有人知,这些为名角们增色的纱帽、凤冠,都是怎么做来的。

  制作戏曲头饰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目前,山西省内唯一的手工制作戏曲头饰的传承人,就是梁翠云老师。从爷爷到父亲再到她,已是三代传承,百年历史。

  从学徒工到传承人,苦孩子也有大作为 

  梁翠云的爷爷梁在全早年父母双亡,年幼的他只得在当地做戏装的一户人家里当学徒。由于勤奋好学,梁在全得到了戏装店老板的赏识,将自家的绝活儿都传给了梁在全。凭借自己的努力,梁在全在家乡开了一间古戏装制作作坊,制作戏剧头盔、龙袍、靴子、髯口等,备受欢迎。

  从地方到省城,晋剧名家的“御用师傅”
  

  如果说梁在全是戏剧头盔传承的第一代,那么,梁光银则是把戏剧头盔技艺带到省城的第二代。在家乡,梁光银的戏曲服饰手工作坊做得风生水起,时值晋剧兴旺,全省各市县晋剧团的戏曲服饰,尤其是头饰,几乎都请梁家人做。随后,梁光银来到省晋剧院,成了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晋剧名角的“御用师傅”。

  从传承到创新,老物件也能戴出新感觉

  到了梁翠云这一代,戏剧头盔的制作技艺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创新的改良:她喜欢按照演员的头型,来定制头盔,这样戴着舒服,还能降低舞台上头冠掉落的可能性。美观、新颖、大方、舒适,成了梁氏戏剧头盔的代名词,因为头盔质量好、造型美,浙江、陕西、河南、云南、海南、甘肃等地的剧团,都慕名而来。

  一家三代头冠制,百年传承戏曲缘。传承中创新,坚守中承载,传统戏曲头饰制作在梁翠云手中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巩彦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