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聚焦中心任务谋发展良策 倾情关注民生建睿智之言——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网络编辑 阳泉 2022-02-22 16:41:11 0 阳泉 人才 我市

民革阳泉市委员会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安家落户,盘活利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可以让闲置资源就地生财,有利于促进城市闲散社会资金、人才、康养产业向农村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

建议:一、制定行动方案,做好顶层设计,由市政府统筹,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领导组,摸清家底,按照农民主体、村级把关、乡镇审核、部门监管、规划管控等基本原则,制定工作方案,按照“一乡一点,一村一策”思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二、因地制宜,分类处置。建立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及台账制度,有偿共享、适度混搭、强化监管、特色营运,向社会推介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村院落资源。三、坚持原则、强化激励。严把政策法律关、严把准入关、注重共享模式、强化权益保障。

工业赋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

市政协委员、山西正和天元科贸集团董事长 李 鹤

认真践行低碳发展要求,落实“双碳”目标,有效控制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是实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议:一、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政策保障。将煤炭消费总量或单位GDP煤炭消费强度等相关指标,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指标体系、能源发展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对自觉践行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用能效率的企业、项目予以政策鼓励。二、以低碳发展为导向,加快产业调整力度及深度,补短板,强链条,优化产业体系,催生新兴产业崛起,促进结构性减煤。三、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加快现有工业体系能源需求侧高质量转型。四、进一步规范现有产业体系和标准化建设,提高我市企业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多维布局重点突破提升阳泉教育竞争力

民盟阳泉市委员会

我市教育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培优培尖成绩下滑,优质生源流失现象严重;教育管理干部配备不尽合理,教师队伍亟待优化;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教育,重点不突出、优势不明显。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建议重点突破,提升阳泉教育竞争力。一、义务教育要着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真正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切实提高办学效益。二、普通高中教育要资源优质供给、强化尖子生培养,重塑阳泉教育竞争新优势。三、职业教育要立足区域实际、特色发展,切实保障人才供给。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突能力水平

市政协委员、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宋晓红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我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建议:一、加快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管理体系。坚持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主线,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能力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逐步形成集预防、救治、应急、保障为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党委政府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队伍培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制定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拓展疾控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三、提高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强化市县两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力量,明确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年度计划,优化中医药应急救治网络,推进市、县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强采供血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四、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发展,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信息互通。

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

民建阳泉市委员会

纵观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对资源高度依赖、优质资源挖掘不够、结构不够优化、消费需求不足、县域经济乏力等问题。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要加快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战略,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打造业态高端、消费升级的新支撑。

建议: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搭建物流平台,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努力构建涵盖各类综合物流园区和各类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二、精心布局文化旅游业。以全域旅游为统揽,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使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产业业态更加丰富。三、合力推进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创新开展生活服务,“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党组书记 李曜雷

近年来,我市聚焦推进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有机融合智慧应用建设与智能物联网产业发展,数字政府、数据共享等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全国发展数字经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数字化龙头企业少,带动性不强。二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乏力。三是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用、留”难。

建议:一、明确数字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出台引导政策,谋划重大项目,明确实施路径,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全面规划、部署和促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二、快速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设5G和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基建,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三、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四、努力破解数字经济人才紧缺问题,加快引培“数字人才”,形成数字经济主要技术领域的人才圈层。五、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做好综合保障服务。

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民进阳泉市委员会

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民生工程。我市为全面完成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努力打造以企业和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但也存在着生源不足、培训工作开展有难度、培训效果不够理想、缺乏高质量劳务品牌等问题与不足。

建议:一、详细了解城乡劳动力培训需求,按需点单。建立劳动力信息数据库,精准安排培训门类,确定培训工种,满足不同群体培训需求。二、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培训工作,订单输出。坚持以用工需求为导向,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精准组织用工对接。三、实现思想转变和综合素质与技能提高,目标提升。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电商。四、打造劳务品牌,结果导向。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发放、输出就业“一条龙”服务。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助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政策与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 邢秀龙

2021年12月1日,《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正式实施。目前,我市农业生产托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需求,存在认识不到位、服务主体不强、服务环节少链条短、政策支持不优等问题。为此,我市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

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培育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托管的理念和行为习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多种托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培育壮大多元服务主体,鼓励服务组织联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搭建区域性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信息对接,推动服务资源合理流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拓展托管服务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全面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大力推进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盂县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技术总监 赵 瑞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湿地型”创新生态建设为方向,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创新生态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提出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创业升级、创新人才引育、创新文化提升“四大工程”。

建议如下:统筹推进,加大财政科技支出。以提升能力为目的,培育创新主体。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助推双创升级。以省校合作为契机,集聚创新人才。以一流生态为沃土,涵养创新文化。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紧抓“双碳”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九三学社阳泉市委员会

“双碳”政策的实施,必然改变能源产业结构,储能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市拥有丰富的火电资源以及不断壮大的可再生能源,拥有一定的储能产业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产业发展碎片化、产业链不完整、储能的多元价值发挥不够等问题。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着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跃升,建议我市紧抓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储能产业。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发展,构建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储能全产业链体系。二、紧盯行业发展趋势,精准布局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产业项目。三、实现多场景融合,降低储能成本。四、精准补链延链,推动产业精细化发展。五、打造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全面推进健康阳泉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王英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中,提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县域更新改造,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宜居环境打造等行动,为我市以全域卫生城创建为基础、推进健康阳泉建设赋予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全省唯一的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试点城市于去年落户阳泉,该项工作作为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我市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我市应珍惜创卫工作取得的良好局面,不断丰富提升卫生城市的内涵,继续努力推进阳泉向健康城市迈进。

建议:一、提高对创卫工作的思想认识。二、扎实推进创卫实现均衡发展。三、狠抓机制建设推进巩固提升。四、有序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

依托省校合作吸引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 田 玲

青年人才是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共青团组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助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建议:一、强化人才政策扶持,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计划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定向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财政支持。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挖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三、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健全市、县两级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开设涉农专业,认定一批农民培训基地,充实人员力量,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民培训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有经费。四、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建立乡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渠道,柔性引进乡村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五、保障农村人才待遇。加大乡村人才振兴经费投入力度,适当提高乡村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改善乡村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电子商务商会常务副会长 穆素红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不仅自身有着蓬勃的发展生机,又能为实体经济赋能,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建议:完善顶层设计,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对标《阳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的目标和任务安排,细化工作举措,研究制定出台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备的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制定符合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互联网数字经济工作推进的激励考核体系,精准掌握发展情况。搭建平台,探索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的招商引资、引才聚才新模式,完善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强化数字化人才培育,鼓励本地高校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等新兴学科专业教学,布局面向细分垂直领域的跨界技术人才培养。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帮助民营企业宣传展示企业、提升品牌。

扮靓“四张名片”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市总工会

文化旅游产业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彰显特色,扮靓“四张名片”,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同向开拓、合力并进。建议:一、扮靓“山水”文化名片,助力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以“山水”文化为核,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由娘子关、水上人家链接固关长城、董寨古村落,整合藏山、大汖温泉等旅游资源,构建“一核引领、景区支撑、多点挖掘、集中呈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二、扮靓“山城”文化名片,助力打造中部城市群重要支点。以“山城”文化为魂,擦亮娘子关、刘慈欣等特色品牌,开辟融合现代化休闲、游乐、度假等元素的多功能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园中”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三、扮靓“山路”文化名片,助力打造山西文化品牌和生态文明的特色亮点。以“山路”文化为媒,与五台山、大寨、西柏坡等相邻地区知名景区联合开设“一日游”和“两日游”精品线路,抓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泉段、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路旅游干线和沿线文化景观长廊建设,形成全域全时文旅新格局。四、扮靓“山乡”文化名片,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试点。以“山乡”文化为脉,突出亲近自然和放松休养,大力开发以“乡村生态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批古镇、老街、民宿、小院,逐步形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保护利用乡村文化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华阳集团新闻中心高级工程师 刘华庆

保护利用乡村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助推乡村振兴这项长期的、伴随着全面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历史性任务。推进我市乡村文化的保护建设,建议如下:一是用好“一条路”。太行一号公路阳泉段沿线村庄要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及早谋划具有个性化品质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二是布好“二张图”。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阳泉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规划图。规划太行一号旅游示意图,方便出行。宣传推广几条我市境内或者和周边邻近省市相衔接的、成熟的乡村休闲游线路。三是打好“三张牌”。积极参加中国传统古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申报工作,择优开发改造古寨遗存,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再上新台阶。

关于探索破解育龄妇女不想生不敢生问题的建议

市妇女联合会

破解育龄妇女不想生、不敢生问题,建议:一、产假期间探索给予企业补贴或减税,探索出台企业扶持政策,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二、探索试行女职工弹性工作机制,考虑“建立双方自愿协商的机制”,允许女职工以“经济补偿性辞退、停薪留职、非全日制工作、远程办公”等方式度过生育哺乳期(分娩后一年),以体现对女职工的特别保护和人性关怀,从而实现社会、用人单位和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多方“共赢”。三、完善幼儿托管福利机构,重点增设托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妇女及家庭的育儿负担。四、鼓励社区兴办托儿机构,以税收减免、提供场地和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吸纳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婴幼儿托管、放学后活动和教育指导工作。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维护保障农民工权益

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察科副科长 荆海丽

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服务工作,就要切实解决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多部门联动处理。严格落实属地政府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恶意欠薪现象。全面落实劳动用工各项制度措施。摸清建设工程项目底数,建立管理台账。针对我市在建工程,及时采取“人盯人、人盯项目”的办法,规范劳动用工标准化流程。强化督导考核,完善督查、交办、巡察、约谈机制,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督查,严格落实问责惩戒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劳动法律法规意识,经常采取全面普及、重点宣传等形式,确保更多的人知法、懂法,最终受益。加快改革进程,推动劳动监察效能全面提升。

引才聚才用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局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石 旭

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阳泉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阳泉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阳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建议:一是体现“力度”,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让用人单位“我的人才我做主”。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编制、组织和人社部门要真正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提升用人主体引进人才的效能,激发用人主体培养人才的活力。二是感受“温度”,从细节入手,打造“青年人才驿站”,彰显惜才、爱才“阳泉温度”。畅通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全方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具有阳泉特色的“青年人才驿站”,加强日常管理运行,完善入驻“门槛”和流程。三是找准“契合点”,完善阳泉人才回流制度,探索“政企共引共育共享共赢”的人才协同发展模式。拓宽思路,按照全市实施“十大战略”要求,统筹事业编制,建立“人才周转编制池”。四是打好“乡情牌、亲情牌”,探索建立阳泉籍银龄医生、银龄教师反哺家乡的机制。持续深化“贴心行动”,发挥银龄医生、银龄教师视野开阔、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等优势,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使阳泉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的同时,整体提升阳泉的医疗和教育水平。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人民调解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存在虚设化、空心化现象,专职人民调解员缺口较大,工作经费保障乏力,一定程度上影响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如下:加强调解地方立法工作,尽快出台地方条例,从立法层面解决人民调解“谁来干、怎样干,谁来管、怎样管”的问题。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一体化”改革。按照“人员专职化、能力专业化”的总要求,大力建设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深入推进“人民调解专家库”建设,积极打造个人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多形式的法律法规和实践培训。大力宣传调解工作“医小病、防大病、治未病”的“社会免疫系统”独特功能和价值、调解工作的优势和特点、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在实际调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不断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实施红色领航战略 做强做大红色旅游

农工党阳泉市委员会

“实施红色领航战略,铸就文化特质鲜明的新高地”,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大战略之一,是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在红色领航发展战略规划中,做强做大我市红色旅游,建议如下:一、以红色领航为“加速器”,擦亮红色旅游的精神底色。坚持阳泉红色旅游的内涵底色。创新阳泉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努力走出一条体验经济引领的文旅融合、景城一体、城乡互动、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二、以红色领航为“推进器”,彰显红色旅游的革命亮色。加强红色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新型旅游业态。三、以红色领航为“催化剂”,凸显红色旅游的时代特色。通过红色文化赋能,推动文旅融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angquan/32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