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高”“新”力量——数字背后看阳泉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脚步

网络编辑 阳泉 2021-12-02 14:03:54 0 阳泉 高质量 高新区

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由4.8%、5.5%、13.8%提升至5.4%、7.1%、18.8%,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创历史新高,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分别增长13.6%、15.5%、8.7%、25.9%、59%……

日前,在阳泉高新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呈现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实际上,这只是高新区斐然成绩的一部分。三年来,阳泉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胆改革蹚新路,砥砺奋进谋发展,工作历史性地迈上了新台阶,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目标更加接近,全省开发区争先进位更加靠前,高新区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更加提升,“发展看高新、投资看高新、创新看高新、环境看高新”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

转型发展成绩斐然

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加紧建设、山西尊特年产1000万台智能终端项目(一期)进入试生产、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及添加剂项目奠基……今年以来,随着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投产,阳泉高新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三年的奋斗历程,阳泉高新区无论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还是营商环境、形象面貌上都成绩斐然,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经济建设爬坡过坎,上扬态势明显。三年来,阳泉高新区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科学、系统地应对投资、工业、财税等发展瓶颈,推动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全省开发区考核历史性排到第三位,争先进位态势明显。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园区单位产出和外资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主导产业破局而立,集聚态势明显。摆脱产业“自然生长”的惯性,阳泉高新区用产业发展规律统筹布局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产业架构愈发清晰,项目质量有效提升。一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项目占比由26.7%提升至52.2%,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1%,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9.8%、20.6%、12.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全市占比分别达到85%、43%,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二是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通过工信部评审,以百度云计算、智创城、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名片”更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成为全市标杆示范,“主导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格局雏形初现。三是项目支撑更加有力。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53个,开工项目40个,投产项目34个,到位投资25.41亿元,百度二期、多氟多、尊特数码、新石器无人车、蓝宝石等一批标志性转型项目落地,项目谋划和转化能力、项目数量和质量双双提升。

创新生态系统布局,赋能态势明显。阳泉高新区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生态链,创新发展的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孵化输出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创新主体加速培育。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长38.65%、28%、50.94%;发明专利从64件增长至197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9.1%,创新主体不断壮大。二是创新平台开放多元。国家和省市研发机构由17家增至34家,实现倍增,双创载体增至13家。引进清研院、中关村、中国电子等一流创新平台,整合阳泉高创园资源,市场化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初步构建,创新体系不断搭建。三是创新赋能初见成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创平台累计培育孵化输出项目120个,项目输出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在智创城挂牌,清研院深度参与本地企业混改和技改,创新潜力不断激发。

产城融合深度推进,协同态势明显。以产城融合统筹布局、产业、规模三大结构,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更加有力。一是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80平方公里范围整体规划,南北两区“7+2”的产业园区轮廓和定位进一步清晰,城市空间逐步扩展;同步推进产业入园和村民上楼,同步配套生产和生活功能设施,产城融合发展提速提质。二是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三年累计搬迁5村2000余户村民,打造134万余平方米平台,新建25.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云谷科创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交付使用,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中天智慧环保产业园年内交付,破解了多年来困扰高新区发展的“项目等地”瓶颈。三是城市品质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容市貌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22.8%,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2.8%和29.5%,达标天数从142天提升至200天以上,北山公园西广场建成和智慧公园改造完成,成为全市群众休闲的网红“打卡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体制机制革新重塑,奋进态势明显。抓好改革关键一招,在体制上“动刀”,在作风上“革弊”,在环境上“破窗”,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式不断激发活力、重塑形象。一是构建了以工作为中心的组织体系。推行大部制改革,突出经济职能,构建了高效运行体系;推行管运分离改革,突出经营效能,构建了市场运营体系;推行园区综合执法改革,突出属地功能,构建了园区管理体系,为构建协同高效的“矩阵式”组织体系打牢基础。二是构建了以绩效为中心的激励体系。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实施全员化竞聘,强化了岗位意识,树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创新绩效化考评,强化了交账意识,树立了多干少干不一样的鲜明导向。通过两年运行,全区上下主动性明显增强,今年高新区也被评为全省“三化三制”绩效管理标准化试点。三是构建了以效率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放管服”改革,办事环节压缩37.6%,办事时限压缩76.1%,企业开办实现“当天办、零成本”,市场主体达到1.3万户,增长44%;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全市率先将承诺制事项拓展至核准类,投资项目全部标准地出让,打造“全周期、全代办、全安心”品牌,变“审批”为“承诺”,变“生地”为“熟地”,变“跑腿”为“上门”,让投资更加顺畅。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引领态势明显。阳泉高新区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更加有力。一是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化。二是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机关党建获评全市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党建+”融合不断深化,园区党建阵地进一步夯实;国企党组织进一步健全,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完成换届,干部队伍结构素质进一步优化;阳泉高新区获得“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省级示范园区”称号,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强化。三是作风建设全面加强。一体推进“三不”,恒久纠治“四风”,扎实开展“侵害漠视群众利益”“五清行动”“排忧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干部作风明显改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五个领域”全方位布局

“今年,市委提出‘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强力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明确了‘开发区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是展示环境优势的重要窗口’的新定位。”阳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永红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阳泉高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接下来,阳泉高新区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实质,结合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具体讲,就是要统筹“五个领域”的全方位布局,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效率落实体系,形成支撑高新区跨越式转型发展的工作矩阵。

打造新兴产业高质量集聚新战场。构建“主导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高成长型产业。未来三年,主导产业的贡献要占到总量的30%以上,营业总收入要达到300亿元以上。

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用好一流创新资源,集聚一流创新要素,构建顺畅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输出体系。未来三年,一批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国家级研发机构落地,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打造开放合作高质量接轨新空间。坚持营商环境首位战略,对标最优,接轨国际,重点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性提升,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向东开放示范区。未来三年,高新区区域影响力和协同度持续提升,国际化机制初见成效,国际合作园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打造“科、产、城”高质量融合新样板。坚持“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城市品质、产业升级有机融合,互促互进,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功能配套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靓丽。未来三年,高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度、群众宜居宜业宜商的舒适度显著提升,成为产业、人才、消费聚集的城市核心。

打造要素配置全方位汇聚新高地。坚持全要素保障,用好市场机制,深挖要素成本,持续提升土地承载、能耗容量、金融服务、人才供给、公共配套能级,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高新区汇聚。未来三年,高新区的要素长板更长、机制更优、成本更低,成为区域资源配置中心地和客商投资兴业首选地。

“三个方面”全新突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年一大步方能三年大跨越。2022年,阳泉高新区将聚焦重点、集中优势,在三个方面实现全新突破。

全市转型发展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七大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打造平台233万余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50%以上增长速度,占全市比重20%以上;产业类投资占比达50%以上,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投资结构更加合理。规上工业企业数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35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产值超50亿元,占全市90%以上。

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的地位更加巩固。省考7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四上企业”数达到190家以上,产出强度进入全省开发区前三名,新增14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市管开发区上半区,高企数量超过长治高新区水平;国际化园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开发区的排名持续进位,影响力持续扩大。

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核心指标大幅提升。高新企业数达到7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00家,区域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国家级研发机构实现破零,瞪羚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级高新区申创标准。

“百亿产业集群”全面打造

高质量产业和高水平企业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今后三年,阳泉高新区将在招大引强上做文章,全面实施“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实现“513”目标,即:推动现代服务业产值超500亿元,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30亿元。

打造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打造全国首个“智车之城”和“数智双碳产业特区”为牵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路径,通过场景示范、数字赋能、产业创新、政策支撑,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瞄准关键战略材料,紧盯“卡脖子”领域,追踪行业龙头投资动向,在新能源材料、铝合金轻量化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方面重点发力。

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探索资源型城市装备制造特色化转型新路径。2022年产值达到15亿元,2023年产值达到20亿元,2024年产值达到30亿元。

打造500亿级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平台经济上下功夫,到2024年,服务业营收超过500亿元,其中,2022年营收400亿元左右。

“四大行动”全面实施

为构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阳泉高新区将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抓手,全面实施“四大行动”。

实施创新动能培育行动,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使创新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

实施改革创新赋能行动,打造开放合作高质量接轨新空间。营商环境要对标一流再深化,产业发展要开放协同再融合,合作机制要解放思想再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城市品质升级行动,打造“科、产、城”高质量融合新样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商宜业的发展理念,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业、产城融合的“科、产、城”一体发展格局。

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打造要素配置全方位汇聚新高地。着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组合,以产业和项目需求为导向,实现要素配置精准、高效公平、流动有序,充分激发各要素活力。(吴珊 赵娉平)

全方位推动

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

2022年,成功进入科技部国家级高新区考察名单;

2023年,创成国家级高新区;

2024年,力争国家级高新区全国位次提升。

三年后,阳泉高新区将建设成为:

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现代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数智双碳”的核心区;

全省开发区建设的排头兵;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

双碳制造业与数字服务业融合试点。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高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高新区必须紧扣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具体讲,就是要统筹“五个领域”的全方位布局,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效率落实体系,形成支撑高新区跨越式转型发展的工作矩阵。

“五个领域”全方位布局

打造新兴产业高质量集聚新战场;

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造开放合作高质量接轨新空间;

打造“科、产、城”高质量融合新样板;

打造要素配置全方位汇聚新高地。

“四位一体”高效率落实体系

建立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体系;

建立任务清单和举措清单体系;

建立制度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建立政策保障和要素保障体系。

聚力产业转型,做优做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

打造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打造500亿级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实施四大行动,全面构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实施创新动能培育行动,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实施改革创新赋能行动,打造开放合作高质量接轨新空间;

实施城市品质升级行动,打造“科、产、城”高质量融合新样板;

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打造要素配置全方位汇聚新高地。

持续狠抓落实,做实做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机制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站位抓落实;

坚持完善体系,运转高效抓落实;

坚持严字当头,风清气正抓落实;

坚持党管人才,建强队伍抓落实;

坚持改进作风,实干担当抓落实。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angquan/18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